试讲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之
讨论的运用
在第一篇文章中已经阐述了通过提问,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还可以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主要表现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上,让学生通过某个学习活动动手动脑,加深理解,增强体验,达到习得,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如何在面试试讲的“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呢?讨论便是一种很有效的合作形式。
讨论。这是目前很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用在我们的面试考场上。关键是用好讨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好多执教者为了展现出一种合作学习的姿态,结果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假讨论:
1.学生的讨论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而是源于老师的“命令”。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好了,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就让学生讨论,试想,学生根本没有形成初步的认识,怎么讨论?
3.讨论的过程应该是相互碰撞,互相启发,相互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或再寻求新的帮助,而很多情况下,是小范围的一言堂,或者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时间到了,讨论结束。 如此等等,像这样的讨论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是流于一种形式。
而在我们的面试考场上,我们仍然需要避免这种假讨论的出现。绝不可以把讨论流于一种形式,那样的讨论,不但不会给你的考试加分,相反,可能会扯后腿。如何做呢?
1、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2、为了显示讨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可以在学生讨论前和讨论后把学生对某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举手的方式呈现出来;3、提出问题后可作稍微的停顿,以表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因为事实上试讲的考场上没有真正的学生,你的意图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展现出来,让班委明白你的意图,达到提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