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笔试专区 » 心理学之第二章 强化习题详解

心理学之第二章 强化习题详解

魏老师 2015-12-03 08:32发表
阅读次数 3533

心理学之第二章


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统考2007]


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


【答案】C


【解析】边缘系统是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大脑皮层则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


2.根据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统考2007]


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


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统考2008]


A.布洛卡(P.BrocaB.拉什利(K.S.Lashley


C.斯佩里(R.SperryD.威尔尼克(C.Wernicke


【答案】C


【答案】斯佩里通过对切断了胼胝体的癫痫病人所进行的裂脑人的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并因此获得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A项,布洛卡发现了言语运动中枢,即布洛卡区。B项,拉什利通过脑皮层局部切除的研究,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认为学习活动与具体的部位关系不大,与切除的面积密切相关。D项,威尔尼克通过对接受性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了言语理解中枢,即威尔尼克区。


4.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是()


A.社会环境B.神经系统C.家庭环境D.学校教育


【答案】B


【解析】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所以神经系统被认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最重要部位、人的心理活动控制与调节的中心是()


A.小脑B.脑干C.大脑半球D.间脑


【答案】C


【解析】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最重要的部位,负责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A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B项,脑干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D项,间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感觉的中继站,下丘脑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6.大脑皮层上的颞叶区是()


A.视觉中枢B.听觉中枢C.言语中枢D.运动中枢


【答案】B


【解析】颞叶区的颞上回是听觉中枢。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区。言语中枢位于额叶。运动中枢位于顶叶。


7.人的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枕叶B.额叶C.顶叶D.颞叶


【答案】A


8.神经冲动传导服从于()


A.动作电位B.静息状态C.去极化状态D.“全或无”定律


【答案】D


【解析】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定律,即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神经元会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应,它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A项,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B项,静息状态是指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保持膜外正膜内负的电位状态。C项,去极化是指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从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9.小张不小心被火烫着时,出现了迅速缩手的反应。这种反射活动是发生在()


A.脊髓B.小脑C.脑干D.大脑


【答案】A


【解析】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负责控制反射动作和活动。B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姿势、协调身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C项,脑干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D项,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控制与调节中心。


10.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的言语中枢称为()


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角回D.艾克斯勒中枢


【答案】A


【解析】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B项,布洛卡区是言语运动中枢,位于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与表达言语有关。C项,角回是言语视觉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与理解书面言语有关。D项,艾克斯勒中枢是言语书写中枢,位于布洛卡区上方。


11.对裂脑人的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所具有的机能主要是()


A.言语B.情绪C.音乐D.艺术


【答案】A


【解析】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右半球主要负责空间关系、情绪、音乐节奏和艺术等。


12.当感觉信息通过特定通道传入大脑皮层时,神经冲动的中间转换站是()


A.大脑B.边缘系统C.下丘脑D.丘脑


【答案】D


【解析】丘脑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感觉信息,是神经冲动的中间转换站。A项,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最重要的部位,负责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B项,边缘系统主要参与动机、情绪状态和记忆过程。C项,下丘脑是人的情绪、基本动机、摄食、饮水、体温调节等主要中枢,同时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13.在下列选项中,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A.反射B.反射弧C.神经元D.突触


【答案】B


【解析】反射弧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A项,反射是机体对内在或外在刺激有规律的反应。C项,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D项,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14.在下列选项中,广告运用的条件反射主要是()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无条件刺激


【答案】A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本来不能引起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与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结合出现,最终也能引起条件反射。广告上的产品本来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由于不断与诱人的刺激形象匹配在一起,因而引起了人们对产品的好感。操作条件反射是指个体的某种反应由于得到强化而形成。


15.当针筒由中性刺激转化为针刺的信号刺激时,意味着个体建立了()


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反射是指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反应。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天生就具有的、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针筒由于反复与无条件刺激(针刺)结合而由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这属于经典条件反射。


16.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流利写字的现象是()


A.动力定型B.条件反射C.观察学习D.连续强化


【答案】A


【解析】动力定型是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流利写字就是一种动力定型。B项,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C项,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行为后果的观察就可以学到类似的行为。D项,连续强化是指每一次特定的正确反应出现后都给予强化。


17.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生理机制是()


A.暂时神经联系B.无条件反应C.无条件刺激D.第一信号系统


【答案】A


【解析】条件反射是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其生理机制是暂时的神经联系。B项,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机体的应答性行为。C项,能够引起个体先天的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称为无条件刺激。D项,以第一信号(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1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A.砸梅取核B.谈梅生津C.含梅生津D.望梅生津


【答案】B


【解析】以第一信号(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第二信号(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为第二信号系统。A项,砸梅取核可以看作个体主动做出的行为,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B项,谈梅生津是通过语言引起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C项,含梅生津属于无条件反射。D项,望梅生津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19.当一个人在专注阅读时,对周围发生的情况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现象是()


A.条件性抑制B.非条件性抑制C.正诱导D.负诱导


【答案】D


【解析】正诱导指由抑制过程引发或加强兴奋过程,负诱导指由兴奋过程引发或加强抑制过程。读书过程抑制了对周围事件的关注,属于负诱导。抑制是指条件反射的减弱甚至消退,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先天)和条件性抑制(后天)。


20.小孩在临睡前总是吵闹,对这种“闹觉”现象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解释是()


A.正诱导B.负诱导C.泛化D.强化


【答案】A


【解析】正诱导指由抑制过程引发或加强兴奋过程,睡觉这种抑制过程引起了大脑皮层某些区域的兴奋,导致小孩的哭闹行为,属于正诱导。B项,负诱导指由兴奋过程引发或加强抑制过程。C项,泛化是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D项,强化是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个体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或程序。


21.一只小狗通过训练学会了做“算术”。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小狗做完算术后并没有吃到火腿肠,一个月后,小狗就不会做这类算术题目了。对这种现象的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解释是()


A.泛化B.分化C.习得D.消退


【答案】D


【解析】消退是指由于条件刺激(算术)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火腿肠),从而使个体习得的条件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A项,泛化是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B项,分化是指个体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近似刺激不反应。C项,习得是指条件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实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22.小明正在吃东西,突然听到一声炸雷,他立即捂住耳朵,停止了咀嚼。这种行为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


A.内抑制B.外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


【答案】B


【解析】外抑制指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吃东西)由于新异刺激(炸雷)的出现而中止。A项,内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C项,消退抑制是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D项,分化抑制是指只对条件刺激物反应,对类似刺激物的反应受到抑制。


2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神经元B.突触C.动作电位D.神经冲动


【答案】A


【解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神经冲动是指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波。


24.在神经元之间控制信息、决定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的是()


A.动作电位B.髓鞘C.突触D.神经冲动


【答案】C


25.由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是()


A.周围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


C.躯体神经系统D.植物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二、多项选择题


1.鲁利亚提出,脑的机能系统包括()[统考2008]


A.动力系统B.平衡系统


C.调节系统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答案】ACD


【解析】脑的机能系统说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神经心理学家创始人鲁利亚提出的脑功能学说。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①动力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②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③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其他关于脑的功能的学说还有定位说、整体说和模块说。


2.根据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可以把神经元的种类分为()


A.运动神经元B.联络神经元


C.胶质神经元D.感觉神经元


【答案】ABD


【解析】根据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结构支持和输送营养。


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突触特殊结构的部分有()


A.突触前膜B.突触小泡C.突触间隙D.突触后膜


【答案】ACD


【解析】突触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泡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结构,位于突触前成分内。


4.与神经系统相比,内分泌系统对身体的调节状况主要有()


A.范围更广泛B.作用更迅速


C.效果更持久D.定位更清晰


【答案】AC


【解析】内分泌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特殊生物化学物质实现对有机体的调节。内分泌系统对身体的调节作用范围广、见效慢,但效果持久;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范围局限,定位清晰,作用快而精确。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躯体神经系统的有()


A.脑B.脑神经C.脊髓D.脊神经


【答案】BD


【解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其中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有()


A.甲状腺B.脑垂体C.肾上腺D.胃腺


【答案】ABC


【解析】内分泌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特殊生物化学物质实现对有机体的调节。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胃腺属于外分泌腺。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分泌系统对身体调节作用的特点的是()


A.定位准B.作用慢C.范围广D.效果久


【答案】BCD


【解析】内分泌系统对身体的调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不同,它作用范围广、见效慢,但效果持久;而神经系统的调节,则作用范围局限,定位清晰,作用快而精确。


8.完整反射弧包含有()


A.感受器B.传入、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D.效应器


【答案】ABCD


【解析】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A.狗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B.儿童看到要打针就哭闹


C.手被火烫着就缩回  D.婴儿看到奶瓶就分泌唾液


【答案】ABD


【解析】条件反射是个体为适应环境通过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ABD三项均是通过后天学习才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手被火烫着就缩回是个体先天具有的反射,属于无条件反射。


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性抑制的有()


A.小明正在写字,此时听到有人叫“小明”,他立即抬起头来四处张望,停止了写字


B.小明一个月前学会了写“鸟”字,但今天再问他的时候,他已经不会写了


C.小明学会了区分“土”和“士”


D.小明临睡前总是爱“闹觉”


【答案】BC


【解析】抑制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和条件性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外抑制指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由于新异刺激的出现而中止。超限抑制是由于刺激过强所引起的抑制。消退抑制是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分化抑制是指只对条件刺激物反应,对类似刺激物的反应受到抑制。BC分别属于条件性抑制中的消退和分化抑制,A属于外抑制,D属于正诱导,即由睡觉的抑制过程引发哭闹的兴奋过程。


11.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A.正诱导B.负诱导C.同时诱导D.继时诱导


【答案】ABCD


【解析】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两个基本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根据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分为同时性诱导和继时性诱导;根据效果上的不同,分为负诱导和正诱导。


12.在下列选项中,条件性抑制包括()


A.消退抑制B.外抑制C.超限抑制D.分化抑制


【答案】AD


【解析】抑制过程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非条件性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逐渐习得而形成的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3.在下列选项中,有关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说法正确的有()


A.经典条件反射是不随意的B.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发生在反应之前


C.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学习是主动学习D.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是强化


【答案】AD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中的行为是被动的、不自主的,操作条件反射是有机体的自主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的强化发生在反应之前,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发生在反应之后。


14.在下列选项中,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无条件刺激明确与否B.反射的规律性


C.强化与刺激的关系 D.行为反应的方式


【答案】ACD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明确,强化在刺激之前,行为是被动发生的。操作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强化在刺激之后,行为是主动发生的。


1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单个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有()


A.接受信息B.传递信息C.整合信息D.选择信息


【答案】ABC


【解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三、综合题


1.试述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区及其功能。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经典条件反射是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刺激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过程。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相同点


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是条件反射的形式,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实质上都是刺激与刺激之间的联结,都是神经系统暂时神经联系,都需要进行强化。


③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规律基本相似,都存在消退、泛化、分化、延迟过程。


④在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活动中,往往既有经典条件反射,也有操作条件反射,两种条件反射相互作用。


2)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不同点


①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由斯金纳提出。


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中,经典条件反射由中性刺激物成为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而引起,操作条件反射由个体反应结果所能满足其某种需要而引起。


③经典条件反射的反应是反射性的、不随意的。操作条件反射具有自主性,是随意的。


④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是被动地接受刺激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个体是主动地通过操作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


⑤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与刺激有关,它出现在反应之前。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操作有关,出现在操作行为之后。


⑥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中性刺激是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物建立联系而成为条件刺激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是个体特定的反应结果来决定其某种反应是否再次发生的。


 



相关热点推荐
2016年1月时政
2015年11月时政
2016年3月 时政
2016年2月时政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七
心理学之第4章 注意
2015年12月时政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五
教育学练习题之名词解释
2015年9月时政
心理学之第二章 强化
教育学练习题之判断题
教育学练习题之简答题
教育学练习题之论述题答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三
教育学判断题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之填空题
心理学之第6章知觉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一
教育学练习题之填空题答
心理学之第3章 心理
教育学练习题之论述题
教育学名词解释答案
心理学之第5章感觉
教育学简答题答案
心理学之第7章记忆 强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六
2015年10月时政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二
心理学之第一章 强化习
教育学练习题之填空题答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四

东营圣达教育的培训范围有东营面试培训辅导,东营说课讲课培训,东营教师资格证培训,东营讲课辅导等专业培训机构
学校地址:东营(西城)石油大学东邻  分校地址:滨州学院  垦利县城  客服qq:1653831117
访问人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0 www.shengda126.com & shengda123.tanke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