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笔试专区 » 心理学之第6章知觉 强化习题详解

心理学之第6章知觉 强化习题详解

魏老师 2015-12-03 08:27发表
阅读次数 2501

心理学之第6章知觉


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统考2007]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答案】C


【解析】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B项,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C项,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D项,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


2.把图6-1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统考2007]



6-1


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


【答案】A


【解析】知觉的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B项,知觉的连续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活动。C项,知觉相似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过程。D项,知觉的邻近原则是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根据题意,人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对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或简约,借以获取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因此,人在知觉图6-1时,在心理上将断续的线条闭合起来,产生主观轮廓而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统考2007]


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


【答案】D


【解析】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人将远近物体判断或辨识为立体的视知觉。人对空间的知觉是与若干深度线索相结合而产生的。在距离和空间位置线索中,包括环境中的各种特征和有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深度知觉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条件,即深度知觉线索,包括视觉的双眼知觉线索和单眼深度线索。双眼知觉线索包括水晶体调节、视轴福合和双眼视差。单眼深度线索有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纹理梯度、明暗阴影和运动视差等。


4.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统考2008]


A.对称性原则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


【答案】D


【解析】观众将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于不同的球队,体现了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A项,知觉组织的对称性原则是指将对称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B项,知觉组织的邻近性原则是指相互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C项,知觉组织的连续性原则是指以相同方向排列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5.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统考2008]


A.“全或无”加工B.颉颃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


【答案】C


【解析】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依赖于个体过去经验的加工活动。A项,“全或无”加工是指仅存在加工与不加工两种形式的加工。比如,神经冲动即遵循“全或无”的法则,即一个刺激要么不能引起神经冲动,要么引起完全的神经冲动,不存在任何的中间状态。B项,颉颃加工是指两种相互制衡、此消彼长,过程完全相反的加工。比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即为颉颃关系。D项,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刺激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加工。


6.人对以一定速度和轨迹发生连续位移的物体运动的知觉是()。


A.似动知觉B.真动知觉C.深度知觉D.立体知觉


【答案】B


【解析】A项,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C项,深度知觉也叫距离知觉,是指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D项,立体知觉也称立体视觉、立体锐度,是视觉器官对周围物体远近、深浅、高低三维空间位置的分辨感知能力。


7.当浮云快速飘过夜晚的皓月时,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会在主观上觉得月亮在移动而浮云则是静止的。这种知觉现象是()。


A.动景运动B.似动C.诱导运动DPhi运动


【答案】C


【解析】诱导运动是指由于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B项,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CD项,动景运动也叫最佳似动或Phi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物体连续运动的现象。由于浮云的运动而引起月亮运动的知觉现象属于诱导运动。


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由知觉定势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定势是指个体由于已有知识经验、动机或暗示等形成的某种知觉期望,有准备地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知觉的过程。知觉理解性强调过去经验在知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知觉定势是知觉理解性的一种反映。


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是()。


A.运动视差B.运动透视C.双眼视差D.双眼辐合


【答案】C


【解析】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距离和深度知觉,主要依赖双眼视差,它是形成立体知觉的最重要依据。立体电影就是利用个体双眼同一时间对同一物体的成像差异来获得立体效果的。


10.当图形不完整时,个体还能正确知觉这些图形,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D


【解析】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11.在生活中,人们倾向于根据学校、专业等来对学生进行划分。这体现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接近或相邻原则B.连续性原则C.闭合原则D.同域原则


【答案】D


【解析】同域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的知觉组织原则。A项,接近原则是指视野中的接近,即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B项,连续原则是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C项,闭合性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1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暗室里看到一个静止光点移动的知觉现象是()。


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透视


【答案】C


【解析】自主运动又称为游动运动或自动效应,指人在注视暗环境中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A项,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B项,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物体连续运动的现象。D项,运动透视是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13.个体对物体空间关系和对自己在空间中位置和方向的知觉是()。


A.距离知觉B.方位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


【答案】B


【解析】方位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C项,时间知觉是指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认识。A项,距离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D项,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14.造成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别、强度差别和声波位相差别的原因是()。


A.单耳线索B.双耳线索C.空间定位线索D.两耳距离差


【答案】D


【解析】由于两耳处于相互对侧位置,侧面声源的声波到达两耳时的距离不同,间距约为27.5厘米,这个距离差称为“两耳距离差”。两耳离开声源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成为人对声音方位的主要线索。


15.从高楼大厦朝下看街道上行走的人群,尽管看起来很小,但不会都认为是小孩。这种知觉特性是()。


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定性


【答案】D


【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影响的过程。


16.消失在远方的铁轨会给人以集聚的知觉,这种获得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是()。


A.纹理梯度B.空气透视C.相对大小D.线条透视


【答案】D


【解析】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A项,纹理梯度(结构级差)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B项,空气透视是指物体的清晰度受空气透明度的影响: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大,物体清晰度高被知觉为近些,反之则为远些。C项,相对大小指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的现象。人们据此来判断物体的距离或辨识立体物体。


17.两条原本等长的线条,因两端箭头的朝向不同而看起来箭头朝内的线条比箭头朝外的线条要短些。这种错觉是()。


A.形状错觉B.方向错觉C.大小错觉D.眼动错觉


【答案】C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缪勒—莱耶错觉,属于大小错觉。大小错觉是指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


1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即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A.个别属性B.直接特征C.间接属性D.整体属性


【答案】D


【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将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19.俗话说“物以类聚”,即人倾向于会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形式等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或类似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接近原则B.相似原则C.连续原则D.闭合原则


【答案】B


【解析】相似原则是指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例如形状、大小、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A项,接近原则是指视野中的接近,即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C项,连续原则是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D项,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20.晚上在城市街道上闪烁的霓虹灯容易引起人们的知觉。这种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知觉选择性是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晚上在城市街道上闪烁的霓虹灯使个体不自觉的将这些霓虹灯作为背景而将其他的刺激作为对象,这种对对象与背景的区分是知觉选择性的表现。


21.根据物理特性,个体不会把阳光下的煤块看成是白的,而仍把它知觉为黑色。这种知觉恒常性是()。


A.颜色恒常B.形状恒常C.明度恒常D.大小恒常


【答案】C


【解析】明度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固有的明度的知觉不随映象的变化而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A项,颜色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固有的颜色的知觉不随映象的变化而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B项,形状恒常性是指人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视网膜上的影像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D项,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而趋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知觉特征。


22.一般而言,人对时间间隔估计最准确的时间是()。


A1B2C4D6


【答案】A


【解析】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似动现象的有()。[统考2008]


A.火车的行驶B.时针的转动


C.活动的电影画面D.动感的霓虹灯广告


【答案】CD


【解析】似动现象指将没有发生位移或没有发生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发生了位移的现象。AB两项是真动现象的例子。


2.在下列选项中,能够提供时间知觉线索的有()。


A.自然界的周期现象B.来自特定感受器的线索


C.生理节律D.周期性的社会活动


【答案】ACD


【解析】能够提供时间知觉线索的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时间的外在标尺包括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和其他客观的自然现象和计时工具;时间的内在标尺是人体内部有节律的生理过程。


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双眼知觉线索的有()。


A.水晶体调节B.运动视差C.双眼视轴辐合D.双眼视差


【答案】ACD


【解析】深度知觉的线索包括双眼知觉线索和单眼知觉线索。双眼知觉线索包括水晶体调节、双眼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遮挡、纹理梯度、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相对大小、相对位置以及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常见错觉理论的有()。


A.错觉背景理论B.错觉眼球运动理论


C.错觉神经抑制作用理论D.错觉恒常性误用理论


【答案】BCD


5.格式塔学派归纳描述知觉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特性,以及各部分结构成分之间关系定律的有()。


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D.闭合律


【答案】ABCD


6.在下列选项中,由“两耳距离差”提供的方位知觉线索的有()。


A.速度差B.强度差C.相位差D.时间差


【答案】BCD


【解析】两耳离开声源的距离不同所造成的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别、强度差别和声波位相差别就成为了人对声音空间定位的主要线索。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视觉范围内的知觉恒常性的有()。


A.大小恒常性B.方向恒常性C.距离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


【答案】ABD


【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影响的过程。视觉范围内的知觉恒常性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等。


8.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可把知觉分为()。


A.视知觉B.听知觉C.味知觉D.嗅知觉


【答案】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其直接性和整体性特征体现了个体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2)知觉不同于感觉过程,其特点有:


①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②知觉离不开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参与。


③语言在知觉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的知觉往往需要借助语词对客观事物标识和识别。


④知觉还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动机、情绪、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都会对个体的知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使知觉产生某种倾向。


 



相关热点推荐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二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四
心理学之第6章知觉
2016年1月时政
2015年11月时政
2016年3月 时政
2016年2月时政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七
心理学之第4章 注意
2015年12月时政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五
教育学练习题之名词解释
2015年9月时政
心理学之第二章 强化
教育学练习题之判断题
教育学练习题之简答题
教育学练习题之论述题答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三
教育学判断题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之填空题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一
教育学练习题之填空题答
心理学之第3章 心理
教育学练习题之论述题
教育学名词解释答案
心理学之第5章感觉
教育学简答题答案
心理学之第7章记忆 强
走进新课程案例专集(六
2015年10月时政
心理学之第一章 强化习
教育学练习题之填空题答

东营圣达教育的培训范围有东营面试培训辅导,东营说课讲课培训,东营教师资格证培训,东营讲课辅导等专业培训机构
学校地址:东营(西城)石油大学东邻  分校地址:滨州学院  垦利县城  客服qq:1653831117
访问人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0 www.shengda126.com & shengda123.tanke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